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六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的美方代表并座谈。(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中国日报网7月30日报道,在地区和全球性事务中,中国已经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海外媒体分析说,中国在新型大国合作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在发生一些变化,新老两种外交手段能够彼此互补。
《南华早报》7月28日发表前外交官、中山大学国际关系特聘教授庞中英的评论文章称,当前的亚洲安全架构有利于防止战争噩梦的重演。
中国政治领导人是否正在调整战后一直沿用的外交政策,转而采取“大国外交”的新路线吗?换句话说,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否将经历一场从“低调”到“积极”的转变?
答案并非那么简单。
中国以前的外交政策可以总结为一系列的“不”字:不干涉、不出头、不称霸、不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不结盟、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等等。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些都一直保持没变。中国领导人在本地区或国际社会的诸多场合都采取了这一立场。
例如,在本月发布的中国对外援助白皮书上,中国就强调“提供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
但同时,中国也认为修订或调整外交政策很有必要。近期,中国领导人的诸多行动都反映出中国正在探索新的外交政策:
中国将自己定位为世界新型大国。因此,中国希望与当前的大国美国发展新型关系;
在地区和全球性事务中,中国已经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当前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下,中国不仅想促进公共品供给,同时还想对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机构进行改革,同时中国还致力于新制度的建立,例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正在寻求和那些与美国存在紧张关系和冲突的国家建立联盟式战略伙伴关系,并展开合作,俄罗斯是与中国有着最佳战略关系的大国,中国还在经济和外交上巩固同重要欧盟成员国的关系,比如德国;
中国主张“亚洲事务应由亚洲人解决”,并承诺为全球挑战提供更多“中国式解决方法”。
有理由对这两种道路是否相互矛盾产生疑问。因此,为了避免冲突,中国需要更好地协调其新旧两种外交政策。
对中国而言,和平共处并不是坏消息。这意味着中国在处理棘手的国际挑战时,能充分享受外交政策的灵活性。换句话说,新老两种外交手段可能并不一样,但它们却能彼此互补。
也许旧的外交手段可以充当新手段的约束条件。换句话说,低调的外交手段可以为中国的外交政策提供必要的平衡。
进一步讲,新老外交手段的混合也许并不会损害亚洲地区的安全管理,因为在亚洲大国与亚洲世界大国间的合作方面,中国已为亚洲大国关系,以及世界强国在亚太地区的合作关系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致力于与美国建立起大国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中美关系转型,还将拉开亚洲大国合作的序幕,在这种合作关系里,中国、美国和其他地区大国将在新的制度框架下处理他们的关系。
从东盟发起的战略对话、到上海合作组织所做出的努力,中国已经在亚洲体系中扮演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这样的一系列会议将有利于建立起亚洲大国间的合作。
考虑到目前美国的霸权地位和中国的崛起,大国合作是处理亚洲冲突的最好方式。
大国合作被广泛认为是带来1815年到1914年间百年和平的核心因素。亚洲仍然能从这段时期中汲取教训。对于在21世纪享受和平的亚洲而言,大国合作符合各方的基本利益。
亚洲大国迫切需要合作,在这方面,中国处于有利地位。
与一战前的情形不同的是,这样的大国合作不应最终发展成为一种二元制的联盟体系。
(远达)
延伸阅读:港媒:中国反制美日外交包围 美国后院的外交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