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左五)接受近日媒体采访,回忆过去四十年中欧外交历程。(新华社 叶平凡摄)
中国日报欧盟分社布鲁塞尔5月4日电 (记者付敬 实习记者郜爽 刘佳)四十年前的5月6日,中欧双方正式建交。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近日接受媒体采访,回忆过去四十年中欧外交历程,称过去40年,中欧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有过大踏步前进,也出现过短暂波折,而总体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是坚持中欧关系战略方向不动摇。
“在这方面,有三个重要时刻或重大事件,在中欧关系史册上留下深刻印迹,”杨大使在回答《中国日报》问题时说。
她指出,在1975年5月6日中国同欧盟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是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当时还是两极对抗、东西冷战。在这个背景下,中欧领导人以非凡政治勇气,独立自主地做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开启中欧关系历史性篇章。
其次,她说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第二个大事件,这标志在步入21世纪的新历史条件下,中欧着眼长远,顺应潮流,提高彼此关系在各自对外关系中的战略地位,确定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根据这个战略抉择,中欧建立了年度首脑会晤制度,加强了各级别、多领域的对话,双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教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得到有力推动。
“再一个是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欧盟总部的历史性访问,”杨大使说。她说,这次访问给中欧关系“定方向”、为中欧合作“提速度”、助中欧战略关系“上水平。”
杨燕怡说中欧领导人一致决定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指明方向,赋予新的战略内涵,使中欧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具全球性、战略性和示范性。
杨大使说,1975年5月中欧建交时,她刚刚大学毕业不久,在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从事对美国外事工作。虽然没有直接同欧洲人打交道,但能感受到中美交往大门打开之后,中国同欧美国家人民之间逐步形成的交流势头,如同汇成大潮前的涓涓细流。
“说涓涓细流,是因为那时到中国访问的美欧团组很少也很小,每批不过十几、二十几个人,”杨大使深情回忆。
她说,那时通过旅游渠道来华的,许多为专门团组,如对华友好小组、教师团组、律师团组、医生团组等。也有国会议员、白宫官员、知名企业家、媒体负责人等经旅行社安排中国进行访问,不少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
“如今,中欧、中美民众的交往规模和深度早已今非昔比,真正形成了双向交往的潮流。现在每天中欧之间的直航达70班次,去年中欧人员往来超过500多万,”杨大使说。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