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来自实用:领带的最初起源是日耳曼人的兽皮结
领带是一种符号,显示了正式、深稳,穿正规西服时,系上一条漂亮的领带,既美观大方,又能给人一种典雅庄重之感,然而,象征着文明的领带,却是从兽皮结演变而来的。
“领带”的前身是由古代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日耳曼人发明的。他们为了取暖御寒常披着兽皮,为了把兽皮固定住,不掉下来,他们就用草绳把它扎在脖子上。到了17世纪中叶,法国的一支罗地亚骑兵凯旋来到巴黎闹市。他们个个穿着威武的制服,脖子上还系着一条围巾,颜色鲜艳,非常引人注目。巴黎一些爱赶时髦的人看到后,十分感兴趣,便纷纷仿效,也在自己的衣领上系一条围巾,觉得这样很潇洒。后来,有位大臣上朝,也系了一条白色的围巾,并打了一个漂亮的领结,路易十四国王见后,眼前一亮,对他大加赞赏,并立即宣布将领结定为高贵的标志,还下令以后上流人士都要如此打扮。从此,系领带和打领结的装扮便流传开来了。
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由于深受罗马军装穿着形式的影响,皇家的Croat联军渐渐流行起蕾丝滚边的服装,并在领口处系一个简单的系结作为装饰。后来,原本的领结被一种较小的高领圈取代,上面缀有皱褶。而在领圈的底部系上长形黑色缎带,是当时时髦的打法。后来,领带渐渐变宽,并流行了近一个世纪。1930年,领带的外观才变得和今天领带的模样相似了。1949年,当时颁布了一条规定,不打领带的绅士不能进入正式场合,从此领带成为了社会地位的特殊符号。19世纪末,领带传入了美国。美国人还发明了细绳领带也叫牛仔领带,当时黑色的细绳领带是美国西部、南部绅士的典型配饰。后来又出现了一种用滑动金属环来固定的细绳领带,叫做保罗领带。如今的领带基本上是沿袭了19世纪末的条状款式,45°角斜向裁剪,内夹衬布,色彩图案丰富多彩。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领带也更加精细并越来越讲究艺术美了。
领带的种类也很多,可分为色织真丝领带、印花真丝领带、色织涤丝领带、印花涤丝领带(仿真丝)。近期还出现了很多新品,如一部分羊毛加真丝,或者50%真丝加50%涤丝的领带,不过这类花型没有常规面料领带多。而那些被商家称为南韩丝的领带其实就是涤丝领带。真丝领带面料较厚,花色饱满,有立体感,手感较好。而真丝印花面料比较薄,手感较好,花色鲜艳,光泽好。化纤类领带较粗糙,手感较硬,不过光泽度也很好。混纺类面料与化纤类面料相似。在国内卖领带的地方相当多,高级一点是百货公司男装部,便宜一点的在夜市的地摊上,甚至是办公大楼外骑楼上也有卖的。无论是买贵到一条三四千元还是买便宜到三条五十元的领带,在挑选时,都不要只注意它的花色,也应该留意一些其它的小细节!
威尼斯商人的惩罚:高跟鞋的设计原来是为防止妻子乱跑
高跟鞋与性感有关嘛?被誉为“高跟鞋之帝”的ManoloBlahnik会说:“当然!”高跟鞋就像是一把尖锐、性感、致命的匕首,让女人征服男人。古代的中国,当男人看到裹小脚女人走路摇摇欲坠时,会想过去搀扶,并满足了男人想要约束女人行动的占有欲。高跟鞋使女人重心后移,腿部挺直,并造成臀部收缩、胸部前挺,这都使女人的站姿和走姿富有风韵。
关于高跟鞋的由来,有一个小故事。15世纪时期,一个威尼斯商人娶了一位美丽迷人的女子,商人由于做生意,经常会出远门,他担心自己美丽的妻子会外出招惹是非,但又不知该怎么办。一个雨天,他走在大街上,地上都是泥,他的脚后跟沾上了很多,这令他步履艰难。不过商人由此受到了启发,请人制作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认为妻子穿上这双高跟鞋后就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她就不能到处乱跑了。可他没想到,妻子穿上这双鞋子,变得更加迷人,妻子常常在佣人的陪伴下,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走起路来婀娜多姿,人们见到后,十分羡慕,于是一些讲求时髦的女士开始效仿,高跟鞋便很快流行了起来。
很多人认为高跟鞋源于西方,其实不然,最早的高跟鞋源于中国明朝,其鞋底后部装有4厘米至5厘米高的长圆底跟,并以丝绸裱裹。在北京定陵出土的尖足凤头高跟鞋,制作十分讲究,是中国古代高跟鞋的代表。这双高跟鞋早于西方100年之久。
17世纪起,高跟鞋成为了男女时装的一个重要元素。不过当时的造鞋技巧只能造出一款高跟鞋的样式。18世纪时,人们开始尝试制造纤细的鞋跟,可惜支撑力不足,到了18世纪后期高跟鞋的高度渐渐回落,流行起一种加上丝带及蝴蝶结的鞋子。19世纪,可爱的MaryJane鞋款首次推出,并流行了长达50年之久,当时造鞋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款式也更加多元化了。到了20年代,凉鞋与高跟结合起来,推出了优雅的晚宴高跟凉鞋。而30年代到40年代时,人们认为当众露趾露跟是没有修养的表现,但在女性渴望解放的欲望下,这个说法很快就倒下了。50年代至今,钢钉技术为女性带来了福音,让设计师能够设计出让女士又爱又恨的尖细鞋跟。当年玛丽莲?梦露就是穿上由SalvatoreFerragamo设计的金属细跟高跟鞋才一举成名的,她曾当众承认高跟鞋对她的事业有极大的帮助。
一个不修边幅的女人可能喜欢穿旅游鞋或拖鞋,但穿高跟鞋的女人是绝对精神的。高跟鞋和丝袜可以使美丽经历本质的转换,穿高跟鞋对于女人来说,其重要性绝不亚于抹脂粉。
胭脂乃“焉支”:匈奴为何高呼“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为何高呼“使我妇女无颜色”?原来当年,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焉支山区是天然草场,是匈奴赖以生存的家园,据传说,那时匈奴诸藩王的妻妾多出自这一带,因此匈奴语称各藩王之妻叫“阏氏”,即焉支的谐音。另外这里还盛产胭脂的原料红蓝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所以,此战役失去了焉支山宝地,匈奴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古代妇女主要的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或焉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胭脂源自商纣时期,是燕地的妇女采来红蓝花,用其叶汁凝结为脂,因此得名燕脂。还有人认为红蓝花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从西域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胭脂是那时被引进的。
汉代以后,妇女涂胭脂的习惯开始流行起来,且经久不衰。在历代的诗文中对此都有不少的描写,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等。唐朝,妇女饰红妆的记载就更多了,“青娥红粉妆”、“对君洗红妆”、“射生宫女宿红妆”等等唐代妇女所作的红妆,被写入了当时的笔记小说中。如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写道:“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这讲的是杨贵妃,因为涂抹了厚厚的脂粉,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王建的《宫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如一个年轻的宫女,在她盥洗完毕之后,洗脸盆中好像氽了一层红色的泥浆。虽然写法上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当时女子盛行涂胭脂的情况。
唐代以后,虽然妇女的妆饰风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涂抹红妆的习俗始终未衰。辽代时期妇女的红妆,虽没有文字的记载,但实例却是有的。比如在辽宁法库叶茂台辽董壁画和山西大同十里铺辽墓壁画中所画的妇女,“双颊全涂红粉”,就反映了当时女子是涂抹胭脂的。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随着女子教育的兴起,青年女学生开始崇尚素服淡妆,才改变了这种习俗。
胭脂的做法是在红蓝花开之时将整朵摘下,然后放进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和黄两种色素,把黄色淘去后,就会形成鲜艳的胭脂。在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很多,比如: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中都可以提取出天然的红色素来制作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已经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而是一切红妆的指代。
喇叭裤为何退出历史舞台:冬天不防寒,夏天特保暖
喇叭裤的特点是低腰短裆,紧裹臀部,裤腿上窄下宽,形如喇叭,有的裤脚能宽得像一把扫街的扫帚。这种裤子曾被一些老年人认为是“不男不女,颠倒乾坤”的不祥之物。而正是这种反差逐渐打破了人们在服装认识上的禁锢,体现了年轻人的反叛思想,成为了一面象征自由的旗帜,刷新了人们的旧观念,并给当下多元化的服装时代埋下了伏笔。
喇叭裤最早是由法国巴黎服装设计师们参考水手服设计的。水手在甲板上工作,海水易溅进靴筒,所以用宽大裤脚来罩住靴筒,以免水花溅入,这便是水手裤的前身。1960年,喇叭裤一度吸引了西方很多猎奇的青年,成为美国的时尚,后来“猫王”把喇叭裤推向了时尚巅峰,随后流传到日本和港台。喇叭裤在西方流行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没落了。到了70年代,就基本上退出了时装舞台。这主要是因为它不实用,冬天不便于穿其他寒衣保暖,夏天又不易散热,行动也不方便。
20世纪70年代末,喇叭裤是随着日本和港台电影而在中国内地流行起来的,并风靡一时。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喇叭裤成为了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并被称为是中国时尚界最初的冒险。当时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曾引起过许多人的反对和抵制。那时候,“文革”刚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僵化,稍微新潮一点,奇特一点的服装,都被视为是“不正经的人”穿的服装,并遭到排斥。
在喇叭裤流行之前,在城市里的青年中时兴过一种瘦腿裤,穿者多是地痞、流氓、小玩闹,几乎成了当时不良青年的标志服装。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普通的学生是不敢穿瘦腿裤的,而且学校也明令禁止学生穿着奇装异服进入校门。当年,教师剪学生的裤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也从没有遇到过家长或社会的反对。在社会的严厉抵制下,瘦腿裤始终限于小部分另类青年群体。
喇叭裤也是一样,从一开始出现就受到了多数人的反对和唾弃,如果谁穿一条喇叭裤上街,肯定会被周围的人指指点点,被人们说成不正经的人。而且,穿喇叭裤甚至被视为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不三不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服装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改变。喇叭裤在当时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裤型,比穿那些又肥又大的直筒裤漂亮得多。所以它后来逐渐流行起来,穿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也就见惯不怪、习以为常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喇叭裤最终被人们所接受,而且竟然变成了风行一时的主流裤型。如今,已经进入到了服装的多元化发展时代,人们开始追求自我,服装样式也越来越多,千变万化,喇叭裤也逐渐演变成了许多不同的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