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风云 媒体人,广州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各层级领导出国培训考察,新加坡无疑都是最热门目的地之一,但能真正于赴新考察培训中,潜心思考总结狮城经验并集结成书者,几稀。《星岛崛起》便是难得的一本讲述新加坡发展模式的好书。此书是匡导球凭“连瀛洲纪念奖学金”项目考察学习新加坡三个月之所得,其以媒体人善于观察的锐利眼光,兼具作者跨领域工作学习管理的经验,以娓娓道来的笔触,结合中国的现实问题,总结了新加坡的立国之本,崛起之源。
此书从旧时新加坡的历史开始,分章介绍和深入解读了新加坡的经济、政治、外交、民生、文化、教育以及环境。从作者探讨新加坡政经、民生、文化教育诸篇章内容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关注当下,诠释现象之外更多对比性、批判性思维的特点。在书中,作者指出,经济学家已经尝试为“市场”和“政府”的角色分配提供了若干标准,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实践决定理论”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问题。每个国家都拥有自身独特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面临不同的任务和挑战。新加坡能够走出一条“政府”与“市场”和谐共处、相得益彰的中间道路,与其小国、政府管理层级单一的现实条件密不可分,正是因为上述条件,其政府管控经济活动成本低、效率高。而这在中国这样的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作者总结出我们要向新加坡学习的,不在于这种表面看上去政府对市场管控的方面,而是要通过真正“审视”新加坡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历程,从中发现更本质的问题,那就是政府除了行使监督、管理这一通常意义的政府职能之外,其他活动都是在市场经济框架内,为弥补市场中相应角色的缺失而进行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投资风险大的领域,私人资本无力涉足,政府于是充当开拓者,并在完成“拓荒”之后,自觉退出这一领域。这一点,对中国当下经济领域中发生的一些引发争论的“国进民退”现象提供了参考。
作者特别向读者介绍和诠释了新加坡的“发展才有分配,分配为了发展”的经济哲学,而这一点对于中国当下,无疑亦是极重要的借鉴之一。
此书虽为论政讲道之高端读物,但读来却一点都不晦涩艰深,适合所有对新加坡感兴趣,或者对中国当下现实问题感兴趣之一般读者。诚然,正如本书作者在其序中所言,中国和新加坡的国情有明显差异,中国的问题不可能在新加坡一一找到答案,但探索本身,至少表明一种态度。邓小平曾说“新加坡能,中国应当也能”。而这种“能”的信心,自当建立在杜绝闭门造车,勇于借鉴的基础上。当然,新加坡不能的,以中国今时今日发展之势,则未必不能,这也是研究新加坡模式带来的思考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