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国模
1923年7月17日,笔者父亲卢子英首次和阳翰笙先生会面。当时,卢子英是随恽代英先生来到上海,后经恽代英的介绍,认识了长他近4岁的四川老乡阳翰笙。这时阳翰笙正担任上海学联总执委,领导开展学生运动,与满怀报国宏愿的卢子英一见如故。据卢子英回忆,他以后的很多想法,都是这个时候受阳翰笙的启发形成的。
1925年10月,卢子英进入广东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入学后不久,阳翰笙也受中共党组织委派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秘书、入伍生部政治部秘书和党总支书记,并兼任政治教官,讲授国际时事课程,从此老乡成了老师。这对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密切接触和交往,卢子英从中得到了许多金玉良言的指点和帮助,使他们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期间,卢子英不用“老师”,而是用“大哥”称呼阳翰笙。正当广东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卢子英却因染上重病不得不离开军校,赴上海就医,后回到四川,随胞兄卢作孚到了北碚,投身于北碚的开发和乡村建设。阳翰笙则继续其革命事业,先后参加了北伐、南昌起义,同时陆续发表小说,撰写革命文艺理论的文章,并着力于戏剧、电影的开拓创作。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北碚成为主要迁建区之一。1939年,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主任秘书的阳翰笙从武汉来到重庆,卢子英得知后曾去拜访,但当时阳翰笙因工作暂时离开,所以未能谋面。后来得知阳翰笙患伤寒病,卢子英马上邀请他来北碚疗养。两人见面后,卢子英安排阳翰笙住在北温泉“竹楼”,经常去看望这位分别了13年的大哥。久别重逢,两人沉浸在回顾往事和畅谈今朝之中。不久,卢子英又邀请阳翰笙转到庙嘴实验区署他的家里来居住,其住宿条件虽简陋,但卢子英能更多地予以关注,可让阳翰笙得到更好的医治、疗养康复和进行创作。阳翰笙应邀偕夫人唐棣华和女儿欧阳小华就在庙嘴住了一段时间。平时阳翰笙常伏案写作或做理疗、散步休息;卢子英忙于他的公务,但他总设法尽量挤出时间和“阳大哥”有更多的接触和交谈,在烽火的战争岁月里他们频频相处,更加深了彼此间相知相随的莫逆情谊。阳翰笙在庙嘴文昌宫和嘉陵江边完成了《日本间谍》和《塞上风云》电影剧本的改编。正当他构思完成《草莽英雄》剧本并进行写作时,又奉命离开北碚回到重庆,住在沙坪坝金刚坡下的赖家桥,但他仍不时去北碚和卢子英相聚。
1942年春,郭沫若的《屈原》和阳翰笙的《天国春秋》在重庆上演。这时北碚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已改为北碚管理局,继任局长的卢子英虽为国统区的地方行政官员,当他得知《屈原》和《天国春秋》两剧遭禁后,特电话邀请中华剧艺社移迁北碚来公演。北碚还为此大造宣传舆论,又粉刷整治演出场地迎接演出。郭沫若率《屈原》剧组先行到北碚公演数场,场场爆满,演出极为顺利。随后阳翰笙又率《天国春秋》剧组接着在北碚公演了4场,也同样受到热烈的欢迎。谁知,在最后一次演出时,就有人进场捣乱,并将导演应云卫带到宪兵队去“查问”。在场的阳翰笙立即安抚剧组人员要求他们坚持将该剧演完,又马上跑到管理局去找卢子英设法解危。卢子英闻讯后,立刻找人去宪兵队交涉并宣称:“剧组是他请来的,有什么问题由他负责!”不久,应云卫终于安全返回。
抗战胜利后,阳翰笙回到上海,继续从事电影创作,先后创作出《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优秀作品。卢子英仍坚守北碚搞地方建设,此后双方又是很长时间没能见面。
新中国成立后,阳翰笙在中央担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影协主席等职;卢子英在重庆任市建设局副局长等职,两个人也偶有书信往来,但没有机会见面。1958年,卢子英到北京开会,曾去朝阳门阳翰笙家拜访。这次相见距上次又隔了十几年,其喜悦不言而喻。卢子英受到阳翰笙全家的盛情接待,阳翰笙还赠送给卢子英他出访国外带回的珍贵礼物。1960年,卢子英再次到北京开会,又专门携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同往阳翰笙家拜访,阳翰笙全家隆重热情、亲切地款待卢子英父子。
打倒“四人帮”后,阳翰笙恢复了工作,他马上去信报知卢子英,并多次热情地邀请卢子英夫妇来北京,希望到他的新居来住。当他知道卢子英患脑溢血后行动不便,又特别强调他现在的居住条件很好又配有车,是可以照顾好卢子英的。卢子英虽未成行,但常收到阳翰笙夫妇充满热情、温馨的来信,他们又相互拜托去打听一些故友的信息、了解以往费解的事宜。
1984年,阳翰笙由小女儿欧阳玲陪同欲到四川前往宜宾高县老家探望,当得知卢子英正在成都出席四川省政协会议时,他们商定,趁阳翰笙路过成都难得的机会,再次在成都相见。卢子英推延返渝日期,等候阳翰笙的到来,他们相约:卢子英改乘阳翰笙从北京到达成都那天的火车返渝,大家就在成都火车站见面。当天,卢子英夫妇提前到达火车站去等待阳翰笙的到来。尽管又隔了二十几年,他们还是一眼就认出对方,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从青年到壮年他们曾多次的相聚又离别,这次相见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他们只能在这短暂、紧迫的时间里谈出他们的思念之情,相互问候和祝愿。在有限时间里,开往重庆的火车即将启动,这对分别多年又历经坎坷的老友就这样在成都火车站休息室里短暂地相聚,又不得不匆匆地惜别。
阳翰笙在高县逗留一段时间后,于5月经重庆绕道回北京,住在重庆大礼堂招待所,卢子英又特地去他的住处看望,这宝贵的机会让他们能充裕地尽情交谈,追忆他们几十年的交往、刻骨铭心的往事和挚情,阳翰笙特将他从北京带来的老两口的合影郑重地送给卢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