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庆12月17日电 (钟旖)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叶培建17日在重庆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太空垃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要真正解决太空垃圾难题,不仅要求助于技术手段,还需要国际社会间的协同合作,制定统一的太空‘交规’”。
太空垃圾是人类空间活动产生的空间碎片,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卫星本体、火箭的喷射物、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的抛弃物、空间物体碰撞产生的碎块等等,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自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以来,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近七千颗各类航天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成为空间碎片在近地轨道上飘荡。”叶培建称,一开始人们对空间碎片并没有太多认识,总觉得茫茫太空几颗卫星不能带来什么影响,当下,随着问题的凸显,研究出适当的解决方法已成为新的课题。“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解决方法就是在后知后觉中进行改造。”
叶培建透露,目前国际组织订立了几项原则。其中“最理想的状态,是从现在开始,所有发射上天的飞行器,在完成寿命周期后仍保有一定的能力离开现有轨道到指定的、没有用的地方去。”
此外,对已编号的全部碎片,要进行全程跟踪,目的是让航天飞机、空间站、卫星对较大碎片进行避让;在飞行器设计的时候,应考虑如何针对小碎片碰撞进行有效防护等问题。
叶培建认为,除了进行碎片防护、防止太空垃圾导致的碰撞,还要加强空中服务系统的研制,如“太空清道夫”的应用。与此同时,协同各国进行轨道位置的合理有效分配,按需求和可能进行国际间合作,充分开源节流。
“空间飞行器仍在不断发射,新的解体碎片还在不断生成。”叶培建称,各国都已知晓太空垃圾巨大隐患,却都没有立时可行的处理方案。但“遇到问题,我们要面对”。(完)